據新華社電usb 近日,有媒體援引有關專家的說法稱,三峽庫區發生新老滑坡變形和坍塌,壩下沖刷危及下游河岸,珍稀、瀕危物種面臨滅絕,並稱上海將是三峽最大“受害者”。新華社發文《九問三峽》,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和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解讀長江珍稀瀕危物種是否面臨滅絕、水庫是否誘發地震滑坡更多、水庫壩下沖刷是否威脅下游河岸等問題。
  三SD記憶卡峽庫區生態環境怎樣?
  生態固態硬碟環境質量總體良好
  鄭守仁:據國家相關部門mSATA監測資料表明,庫區及相關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與蓄水前相比基本保持穩定。庫區長江幹流水質總體保持在Ⅱ、Ⅲ類水平;入庫泥沙量明顯下降,低於預期;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水庫未對周邊區域氣候產生明顯影響,三峽工程生態環境影響未超出論證的預測範圍。
  長江珍稀瀕危物種面隨身碟臨滅絕?
  四大家魚數量恢復到2003年水平
  鄭守仁: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實施了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工程,建設了長江上游珍稀和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與珍稀特有魚類馴養救護中心,實施了中華鱘、胭脂魚、達氏鱘等珍稀魚類和重要經濟魚類的增殖放流,對長江珍稀和經濟魚類資源的增殖和保護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到2013年,四大家魚魚苗數量已完全恢復到2003年蓄水時的4.06億尾的水平。
  針對受淹沒影響的三峽庫區特有物種,如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採取了野外遷地保護、植物園保存和種質資源保存等措施。通過建設樹木園、植物園和實施古大樹等措施,有效保護了珍稀植物和古大樹。
  水庫壩下沖刷威脅下游河岸?
  河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鄭守仁:長江上游生態治理和三峽工程運用後,出庫泥沙含量降低,清水下泄使江水挾沙能力增大,對大壩下游河道造成沖刷。自2003年蓄水以來,大壩下游河道沖刷主要發生在宜昌至城陵磯河段,全程河道沖刷已發展到湖口以下,沖刷的速度和範圍大於論證階段的預計,但河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尚未發生重大險情。
  通過加強監測、實施應急工程,特別是嚴禁非法採砂,可以保證堤防安全。在三峽後續工作中,國家已安排投資採取多種措施,保證中下游的河勢穩定和防洪安全。
  水庫誘發地震滑坡更多了嗎?
  三峽水庫地震漸趨平緩
  鄭守仁:隨著時間推移,待庫岸水勢消長逐漸形成規律,水庫周邊水土環境變化將趨於平衡,發生地質災害的數量和規模都會減小。
  三峽地區地形、地質條件複雜,歷史上就是地質災害頻發區。庫區經過多年治理,與蓄水前相比,險情險段數量驟減,因涉水部分引發的地質問題,其規模和程度均小於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災害,並且沒有一處因為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的情況。
  2013年,中國工程院組織權威專家進行科學評估指出,蓄水期間水庫地震以微震和極微震為主,均小於預測值;三峽水庫地震的總體趨勢漸趨平緩,不會出現超過論證期間預測的震級。
  庫區文物保護情況如何?
  1087處文物得到妥善保護
  張博庭:三峽庫區文物保護是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文物保護工程,經過20年辛勤工作,三峽庫區文物保護 規 劃 中 的10 87處文物項目已基本得到妥善保護,其中完成地面文物保護364處,地下考古發掘項目723處,考古發掘面積172萬平米,出土文物24萬餘件,較珍貴文物6萬餘件;已投入使用的有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雲陽張飛廟、忠縣石寶寨、秭歸屈原祠、巫山大昌古鎮等。
  消落區生態問題能解決嗎?
  找到適合消落區生長的植物
  張博庭:消落區是所有季節性湖泊和水庫都具有的特點。與天然湖泊不同,三峽水庫消落區具有反季節特征,為植被恢復提供了一定條件。2003年以來,多家科研院所在三峽水庫消落區開展了大量生態修複試驗和示範工作,已經找到適合三峽水庫消落區生長、包括喬灌草在內的20多種植物,初步論證了消落區植被恢復的可行性。今後將分別採取措施,促進消落區生態系統健康發展,達到新的平衡。
  焦點
  上海是最大“受害者”嗎?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國階曾認為三峽工程造成長江口萎縮、海水倒灌,上海將是最大“受害者”。鄭守仁明確表示,三峽工程建設對上海利大於弊。
  他介紹,截至2014年6月底,三峽電站為上海輸送了1046.5億千瓦時的電,相當於節約上海本地標煤用量3160萬噸。如果沒有三峽電力,上海勢必要在本地或蘇浙一帶興建4-5座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的火電站或核電站。
  其次2003年- 2013年三峽水庫入庫泥沙量較初步設計減少60%,但長江口仍然在增長,只不過每年增幅相對小了些。
  再者,建三峽工程前,宜昌斷面枯水期(1- 3月)平均流量每秒4000立方米左右,實測最小流量每秒2770立方米。三峽工程興建後,同期三峽下泄最小流量控制在每秒6000立方米,枯水期長江入海口流量大大增加,而不是減少。
  2014年2月,根據長江防總的調度令三峽水庫首次實施“壓咸”應急調度,減輕長江入海口鹹水上溯的影響。
  數字
  三峽工程發揮什麼作用
  ●防洪:2010年和2012年汛期,三峽工程先後兩次經受了入庫流量超過每秒7萬立方米最大洪峰考驗,保障了長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
  ●發電:截至2014年6月底,三峽電站累計發電7460多億千瓦時,按全國火電平均單位煤耗計算,相當於替代標準燃煤2 .55億噸,可減少5 .68億噸二氧化碳、698萬噸二氧化硫及334萬噸二氧化氮排放,被世界著名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列為世界十大再生能源工程。
  ●航運:三峽通過貨運量已超過1億噸,遠遠超出蓄水前的1800萬噸。
  ●水資源利用:每年枯水季節,對下游進行200多億立方米的補水。  (原標題:三峽庫區蓄水後“險情險段驟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sxah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